农药残留速测仪以其工作原理和诸多优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农药残留速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1.酶抑制原理与光电比色法结合: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会抑制胆碱酯酶的正常功能,且抑制率与农药浓度呈正相关。正常情况下,胆碱酯酶催化神经传导代谢产物(乙酰胆碱)水解,其水解产物可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该反应产物在特定波长(如412nm)下的吸光度变化值,就能计算出抑制率,以此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这两类农药残留。这是一种常见的检测原理,广泛应用于多种型号的速测仪中。
2.免疫学原理应用:部分速测仪利用抗体对特定农药残留进行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来实现快速检测。例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免疫层析技术,这些方法基于抗原 -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出目标农药的存在。
3.胶体金免疫层析读数仪配套使用:有些设备会与特异性高的胶体金试纸条配合使用。当样品中的农药与试纸条上的试剂发生反应时,会出现显色变化,通过仪器读取这种变化,可实现对特定农药的定性和半定量快速判断。
农药残留速测仪的测定步骤:
1.试剂配置
-缓冲液配置:取出一包缓冲剂,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如500毫升),搅拌溶解后常温备用。使用时需摇晃均匀。
-底物配制:取一瓶底物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如10毫升),摇匀溶解。配置后需冷藏保存(0至5度),使用时恢复到室温。
-酶试剂配制:取一瓶酶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如10毫升),摇匀溶解。同样需冷藏保存,使用时恢复到室温。
-显色剂配制:取一瓶显色剂加入一定量的缓冲液(如10毫升),摇匀溶解。冷藏保存,使用时恢复到室温。
2.样本制备:准备刀子、镊子、反应瓶、天平、试剂、样品等工具和材料,对需要检测的农产品进行取样处理。
3.仪器准备:接通电源,让仪器进行自检,等待仪器达到设定温度后自动提示。
4.数值显示与判断:仪器通常会显示抑制率,抑制率越高表明农药残留风险越大。一般来说,抑制率≤50通常为合格(符合国家标准)。